金屬種類繁多、通常把金屬分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兩大類。黑色金屬包括鐵、錳、鉻及它們的合金。除鐵、錳、鉻以外的八十多種金屬都叫做有色金屬。有色金屬的分類,各個國家并不完全統一,大致上按其比重、價格、在地殼中的儲量及分布情況、被人們發現的早晚等分為:輕有色金屬、重有色金屬,貴金屬、半金屬、稀有金屬五大類。
輕有色金屬:一般指比重在4.5以下的有色金屬。如鋁、鎂、鈉、鉀、鈣、鍶、鋇這類金屬的共同特點是:比重小(0.53-4.5),化學活性大,與氧、硫、碳和囪素的化合物都相當穩定。
重有色金屬:一般指比重在4.5以上的有色金屬。如鎳、鉛、鋅、鈷、錫、銻、汞、鎘、鉍等。 貴金屬:這類金屬包括、銀和鉑族元素(鉑、銥、鋨、釘、鈀、銠);由于它們對氧和其它試劑的穩定性,而且在地殼中含量少,開采和提取都比較困難,故價格比一般金屬貴,因而得名貴金屬。貴金屬除金、銀、鉑有單獨礦物,從礦石中生產…部分外,大部分要從銅、鉛、鋅、鎳等冶煉廠的副產品中回收。它們的特點是比重大(10.4~22.5),熔點,高(916~3000℃),化學性質穩定,耐酸、堿,難于腐蝕(除銀和鈀外)。其中鉑、銥、鋨是金屬元素中最重的幾種金屬。此外,金、銀、鈀、銠具有良好的可鍛性、可塑性、 導電和導熱性,其它均為脆性金屬。 半金屬:一般是指硅、硒、碲、砷、硼。其物理化學性質介于金屬與非金屬之間。如砷是非金屬,但又能傳熱導電。 稀有金屬:通常是指那些在自然界中含量很少f分布稀散或難以從原料中提取的金屬。如:鋰、銣、銫、鈹、鎢、鉬、鉭、鈮、鈦、鋯、鉿、釩、鎵、錸、銦、鉈、鍺、:鈧、釔、鑭、鈰、鐠、釹、钷、釤、銪、釓、鏑、鋱、鈥、鉺、銩、镥、釙、鐳、錒、釷、鏷和鈾以及人造超鈾元素等。 為了便于研究起見,根據各種稀有金屬的某些共同點(如金屬的物理化學性質,原料的共生關系、生產流程等)劃分為以下五類: 稀有輕金屬:包括鋰、鈹、銣、銫、鈦五個金屬。它們的共同點是比重小(鋰0.53、鈹1.85、銣1.55、銫1.87、鑷4.o),化學活性很強。這類金屬的氧化物和氯化物都具有很高的化學穩定性,很難還原。
稀有高熔點金屬:包括鎢、鉬、鉭、鈮、鍺、鉿、釩和錸八個金屬。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熔點高( 1852~3410℃),硬度大,抗腐蝕性強,以及可與一些非金屬生成非常硬和非常難熔的穩定化合物。如碳化物、氮化物、硅化物、 和硼化物。這些化合物是生產硬質合金的重要材料。 稀土金屬:包括鑭系元素以及和鑭系元素性質艱相近的鈧和釔共十七個金屬。如鈧、釔、謂、鎊、鐠、釹、钷、釤、銪、釓、鋱、鏑、鈦、餌、銩、鐿和镥。從鑭到銪又稱為輕稀土;從釓到镥包括鈧和釔稱為重稀土。十八世紀時,只能獲得外觀似堿土(如氧化鈣)的稀i氧億物。故起名“稀土”,并沿用到今天。這些金屬的原子結構相同,因而其物理化學性質很相似。在礦石中它們總是伴生在一起的,在提取過程中,需要經過繁雜作業才能逐個分離出來。稀有放射性金屬:屬于這一類的金屬是各種天然放射性元素。如釙,鐳、錒、釷、鈉及各種人造超鈾元素。人造起鈾死素有:鈁、锝、镎、钚、镅、銪、锫、鑭、锿、鐨、鍆、锘和鐒。天然放射性元素在礦石中往往是共同存在的。它們常常與稀土金屬礦伴生。這類金屬在原子能工業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。稀有分散金屬:一般是指鎵、銦、鉈和鍺。 在有色金屬中生產量大。應用比較廣泛的十種有色金屬則稱為十種常用有色金屬。十種常用有色金屬在世界各國一般均指鋁、鎂、銅、鉛、鋅、鎳、鉆、錫、銻、汞十種有色金屬。我國十種有色金屬一般是指銅、鋁、鎳、鉛、鋅、鎢、鉬、錫、銻、汞十種,即把國外的鎂和鈷換成鎢和鉬。人們根據各種有色金屬不同的性能.決定它們的不同用途。為了使各種金屬取長補短,擴大它們的使用范圍,人們還將兩種以上不同的金屬熔合在一起來利用,被稱作合金。金屬成為合金以后,其性質就起了變化,比重、熔點、硬度都與原來單一金屬不同了。故此,除特殊品種外,大部份有色金屬都作為合金使用,以提高它的使用價值www.sovdiam-lighting.com |